9月11—12日,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标准《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》及行业标准《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》第六次编制工作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木兰船建大楼召开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、标准修编牵头人魏来,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邓明胜,上海现代建筑设计(集团)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王国俭,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磐,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、BIM分类编码标准修编牵头人王新平,beway必威 副院长陈锦剑、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邓雪原,以及来自建设单位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、科研院所、技术咨询企业、软件研发企业等行业单位近50位代表参加会议。
陈锦剑致欢迎辞,介绍了上海交大及船建学院的基本情况。他表示,上海交大BIM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,形成“全生命周期多方协同为目标、数据共享与交换为核心、数据标准为基础”的技术体系,围绕IFC开放标准开展了数据标准与共享交换、多专业协同平台等关键技术研究,开发了“天磁BIM协同设计(NMBIM)”等系列平台,并在多家大型企业落地应用。期望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支撑BIM国标、行标修编工作。
会上,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、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、上海笛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等四家行业单位专家从设计信息整合与交付、工程资料信息化管理、AI和数据库驱动BIM、BIM设计制图等方面进行业务分享,为编制思路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论证条件。
与会专家结合实践经验,深入探讨了BIM实施过程中的经验、问题,剖析了当前标准中待完善内容,对修编技术方案提出了具体思路。
魏来总结指出,BIM要以“数据为本”,从模型文件交付的传统思维转变为数据交付的技术路线;其次要避免二维、三维的对立认知,建立模型、图纸、文档有机融合的“多模态数据模型”;也要重视数据处理,重构形成“信息输入-信息处理-信息表达-信息交付”的数据交付模式。他强调标准编制既要有技术前瞻性,又要立足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行业实际诉求,在“远景引领”与“落地实施”间实现平衡,确保BIM应用真正落地见效。并明确了标准修编大纲和后续工作重点方向。
与会代表表示,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入交流,为BIM标准的修订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,也促进了行业内的经验共享与技术交流,将有效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进程。
来源:土木工程系